我并没有在除了北京以外的其他城市长期居住过,出差最长也只是两个月而已。因此可能我所见过的城市的秋天也就只有北京了。北京的秋天真的美,尤其是各种秋叶。
如果你不怕人多,那就找个周末去趟香山八大处。薅几片红叶回去夹在书里或者在山下的小店里买几张塑封的一看就是染过的假红叶以作纪念。小学时候秋游组织去香山看红叶,我印象特深刻的就是因为刚刚学过了古诗“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所以一停车就开始有人起哄“停车做爱喽!”。
所以小时候我就想,这么红的红叶也就只有住在香山脚下的人能有机会采到了。其实全他妈染的,放的时间长了都掉色了。
或者甭管是借还是买,置办点长枪短炮,穿上冲锋衣和登山靴,捯饬成一幅老色逼的模样跑去钓鱼台外面借着拍银杏跟姑娘起腻,特别应景。而我则是在大学的时候无数次骑车路过钓鱼台的墙外,看着人们尽情摆拍却没有一次停下车欣赏落叶,因为总觉得想看的话很方便就可以停车去看,结果直到现在也没能踏踏实实的漫步其中观赏一番。
谁拍都是一个样
当然北京欣赏秋天落叶的美景远远不止这两处,比如金融街那个小公园里,还比如西边的中间艺术区。都是人不多但是落叶也特别漂亮的地方。
我觉得以前公司所在的中间艺术区到了秋天就挺漂亮的,午休时候坐在院里喝喝咖啡扯扯淡挺惬意的
每当身处这些美景当中的时候,除了像别人一样忙着找角度拍照外,我的注意力难免不被地上的大堆大堆的落叶所吸引。那一片片的落叶的根茎就像是一件件未经鉴定的装备,有稀有的黄金,有传说的橙色。而鉴定他们的方式只有一种,那就是“拔根儿”。
拔根儿的规则很简单,两人各自去地上寻找属于自己的“根儿”(落叶的根茎部分)交叉搭好,然后双手执两端,往自己的方向拉,根儿先断掉的一方为负。虽然规则并不复杂,但是在我看来乐趣在于两点,找根儿和改根儿。决出胜负只在几秒之间,若是能找到一个“千年老根儿”(战斗力超强的根儿的称呼)在车轮战中连续将前来应战的一个个对手斩落马下,傲视众小伙伴,尽可以大呼“还有谁不服?”。
玩的不就是嘚瑟吗?
一般提议玩拔根儿的情况好像都是出现在幼儿园或是在学校的操场上逗留期间。没有其他的娱乐选项,因此上因地制宜,用地上的叶子来做游戏。出了幼儿园和操场回到家,往往因为可以供选择的游戏种类变得丰富,而拔根儿也就不那么受欢迎了。正是由于场地的限制,大家可以选择的落叶数量与种类都是有限的。在这种环境下能够受到老天的眷顾,有幸找到一根属于自己的战斗力爆表的根儿,仿佛能证明自己除了运气好之外,还更有一分超强的觉察力,能够从满地的落叶当中鉴定出最结实的根儿。
记得我在幼儿园的时候,我们幼儿园的院里除了杨树外还种了好多梧桐树。梧桐树的叶子属于那种又粗又长又硬的,有的就跟树杈似的。这种情况下我们也会分为两组,梧桐树叶一组,杨树叶一组。也有那种企图浑水摸鱼企图用细的梧桐树叶来挑战杨树叶的,不过梧桐树叶的根细的挺脆的,更易折断,反而不如蔫了的杨树叶根有韧性。
梧桐树叶太大不便携也是不太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既然是拔根儿,那就先得有根儿。只要有人提议玩拔根儿,并且大家积极响应后,就会呼啦散开,满地寻找适合用来竞技的“种子选手”。这里面的学问可就大了。太青太嫩的肯定没戏,炮灰都算不上。好的素材是那种边缘发淡棕色,然后以一种渐变过渡,中间呈现稍微深一点的棕色。颜色也不能太深,因为那种就枯了。主要就是通过色泽来辨别根儿所含的水分,因为这是影响其柔韧性和耐久度的最关键参数。
然后就是根儿的粗细选择,如果在“杨树叶”组的话,一般不会出现像梧桐叶那样太粗的,不过这也并不意味着越粗越好。因为太粗往往不耐久,经过多次对抗之后,就会呈现疲态,毕竟真正牛逼的根儿将要面对的是一个个排队等候的对手,一场战斗的胜利只是等上冠军卫冕台阶的第一步。怎么也得把所有挑战者都挫败一遍后,才有张狂的资本。所以根据我的观察,能够制霸拔根比赛的根往往都是一些偏细的根。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偏细的根在单场的对抗中应当速战速决,避免过久的拉锯。还有就是形状也很重要,浑圆的中看不中用,干瘪的最有潜力。
找好自己的本命根儿之后,还可以再找几个作为备选。但是需要注意也不能完全不经过挑选,企图采用“根儿海战术”,那样别人是不会跟你比的。拔根对战的先决条件就是每个人手里的根儿都是自己倾注了心血,千挑万选出来的。消耗战是被人所不齿的。而且还有一些不成文的规定,同一个根儿完全可以使用不同部位对战,这是允许的。但是一旦断掉了,任你连胜多少场,其它部位多么强悍,也要丢掉,不得参赛。自然有人不舍,上边上装模作样找一根新的,其实拿着旧的过来。鸡贼的人永远不受欢迎,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有时候败者的根就要被当众扔的远远的,或者直接揪断,当场执行。
如果有人击败了擂主,成功登上擂台后。大家就会围上去,问这个在哪儿找的,然后也跑去“冠军产地”寻找,因为认为那边应该还能找到同样强的。但不管你的“宝根儿”几连胜,瓦罐不离井边破,将军难免阵前亡。断掉才是才是它的宿命,尽管同样是擂主连胜,但是实力的高下之分大家还是自有一番评判的。有的时候虽然连胜,可大家手里的根儿素质都不行,所以也就觉得运气的成分就更大了一些。
既然拔根儿是幼儿园和小学校园内的常规赛事,那么为了能够统治拔根儿赛场,小伙伴儿们也是各出奇招,为了获胜可以说是不择手段。塞到鞋里和用砖头压其原理无非都是将根儿中的水分排出,以达到增加韧性的目的。只是塞到鞋里后,当着对手的面从鞋里找出经过脚汗腌制的必胜根儿时,还能给对手在心理上施加压力。在比赛时为了避免手碰到你的酸臭根儿对手难免就会将手远离与你的根交接的位置,这样他的根儿就更容易断掉。关于其原理知乎上有更详细的说明 用盐水浸泡能“拔根”时用的老根儿可以更韧更结实是否有科学道理?
还有就是在把的过程中手指间的距离留的特别的短,一方面增加接触部位的强度,另一方面还能在对抗时趁机用手指挤压对方的根,或者就直接趁乱用两个手指将对手的根夹断。不过这种情况一般都发生在双方势均力敌的情况下,需要一定的周旋时间来施展。
更加无耻的做法就是找个塑料绳藏在根的后面,但是一旦赢了后别人一检查就露馅了,这种行为纯属就是过来搅局的。自己玩不爽,也不让别人玩,规则的破坏者。以及之前提过的,把已经断了的被淘汰了的断根又找回来继续参赛。
而我小时候在搬家后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没什么伙伴,所以从幼儿园和学校回来后都是自己一个人玩。因为白天会和同学玩拔根儿,而我家附近当时就有好多杨树。幼儿园的杨树叶天天有人清扫,所以资源有限。而家附近的杨树叶都是落下来很久没人清扫的,可以说是资源丰富。所以我就自己跟自己玩,自己演练,从众多的落叶当中提前选出比较牛逼的,然后第二天再拿到幼儿园掏出来与他们对抗。后来在小学时候我还试过偷偷用针线从内部穿过叶根,来对叶根进行加强改造。不过在和同学玩的时候因为线的一端无法固定住,所以根儿一旦断了,里面的线也就跟着抽出来了。完全起不到加强的效果,改造失败。
其实从小到大我们一直都没有变过,需要的只是能够快捷的和身边的伙伴展开较量,一决高下。变的只是娱乐的方式与载体,从以前的找根儿拔根儿,到现在的王者荣耀开黑。看着满地的落叶,我也想撺掇身边的朋友跟我一起追忆一下儿时的回忆玩两把拔根儿。
可是我却心存顾虑,因为我担心拿起的树叶背面有别人吐的粘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