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银 1

4/22/2018 ☼ 生活摄影感悟

在大概三四年前,就启动了一个计划。想不仅仅是发照片,希望够讲述出拍照时的心境与背景。因为觉得只有这样,一张照片才算是完整的,才算是赋予其内涵。至于名字是否必要,则是要看情形而定。对于我而言,倒是可有可无。

可正如大家所料,也只是写了两篇就没有再继续下去。主意太多有时候也未必是什么好事儿,会导致有特别多的事情想做而分散精力。当然,创作的冲动确实是难以抑制的。那天买了本关于安藤忠雄的书,其中写到他游历欧洲的部分。在书中以整版的方式放了一些他当时拍摄的一些照片。在看到这些照片时,我似乎抓到了一些感觉。于是我想试着搞清楚在照片的内容之外,形式上的原委。我当时认为是全屏(整版)的图片带来的感受所致。因此当时就有了个念头,想要再弄个博客,里面只放自己的照片,并配以说明。并且在页面的设计上要保持简单的同时让照片充满屏幕。

后来在有空的时候,调研了一下可以用到的博客。发现付出的时间成本略大,而且其实在手机上浏览照片基本上都是全屏的。可由于屏幕过小的缘故吧,照片中的感情所传达给观看者的,都是打了折扣的。如果想要放大和增强照片的传达力,那么照片的载体与画幅都是很重要的参数。

既然如此,我也就不再苛求了。还是回到自己的博客吧。但是为了能够形成一个主题,就决定起个名字。并没想过搞的太复杂,就是因为当最早知道镜子背后涂的是水银的时候觉得很神奇,于是就给这个系列起名为水银。也算是有一些照片背后的隐喻吧。

这次选取的照片时间跨度还是很大的,翻看相册,发现短短的三四年,发生的故事实在太多。现在有了朋友圈,大家都会时常的把自己的遭遇与经历及时的分享出来。所以我并不想把那些照片拿过来再在这里重复一遍。我想在这里展示的,是朋友圈之外,更贴近生活的,背后有料的照片。那些刻意的摄影与摆拍都不是我这个系列的主要目标。我想在这里留下的,只是我的双眼在生活中所留下的足迹。

mark

图1 和朋友出去玩,因为朋友迟迟未到。天气太热,于是跑到附近的图书馆待着。里面有很多的大爷大妈在看报。毕业后似乎就再也没有去过图书馆,久违了的安静。画面中是两个图书管理员。这种社区图书馆唯一的缺点就是没有wifi,只能看书看报,不然我想我会时常光顾,真的很能让人专注下来。

mark

图2 这是我妹给了我两张朴树演唱会的票,在还没有进场的时候我在看门口的露天卡拉ok有人在唱邓丽君的美酒加咖啡。在看过这次演唱会之后,我又重新听起了朴树的歌,因为有好长时间,我几乎忘了他的存在。

mark

图3 这是之前同事介绍的一个女孩给我画的卡片。当时她画了很多这种卡片,但比起这种卡片,我更喜欢她画的短篇。含蓄幽默,值得反复玩味。后来联络的少了,也没什么机会再看到她的作品了。不知道是否还在继续画,还是像我一样停止了创作。

mark

图4 牛街输入胡同的一家卖烧饼和炸鸡的小店。刚出锅的烧饼巨香无比,买五送一,十块钱能买十二个。每次路过如果没有人排队的话,都会买上十块钱的。但是基本上很难赶上没有人排队的时候。

mark

图5 在公司宿舍楼下发现的一家煎饼。现在大部分的煎饼摊基本上都是酱料就两种,一种是调好的煎饼酱,一种就是辣椒。像这种韭菜花,酱豆腐,甜面酱还做区 分的实属罕见。虽然还没有机会吃,但是心中一直期待着,能够多少找回一点小时候煎饼的味道。

mark

图6 这是“生活室咖啡馆”营业的最后一天,他们搞了一个活动,当天的饮品全部免费。本以为只是咖啡免费,没想到我最喜欢的冷泡茶也免费。为表示支持,买了两件T恤。前女友约我过去跟老板黑黑告别,这张照片是当时拍的。在这里度过了很个周末。希望他们能够找到新的位置,重新开张。我一向都不喜欢生活中习惯的东西发生变化,无论是人还是熟悉的地方。

mark

图7 来到完美后的第一次通宵加班。在工作生涯当中能够记得起来的熬到很晚的加班屈指可数。第一次应该还是在核二院的时候,通宵改图,大概干到了凌晨4 5点的样子吧。当时公司是放有一个折叠床的,只是公司离家并不太远,于是还是回家睡了。第二天一早照常上班,好像那时候思想也比较简单,就是想把安排的工作做好。不会去想什么加班费啊,调休啊之类的东西。不知道是不是与企业的性质有什么关系,但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是国企还是私企,大部分对于这种情况的加班都不会有什么太大区别的补偿。这一切或许仅仅是因为那时候我还年轻吧。


All Rights © Justin Bibi, 2020. Please do not use without permission.